Research news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丨解析青少年重度抑郁症患者自杀自伤的差异性临床特征网络图谱

2024年3月5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和脑疾病研究所/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刘欣安/陈祖昕团队联合深圳市康宁医院抑郁障碍科张迎黎主任、彭博副主任医师在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杂志上发表题为 “Distinct correlation network o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in suicide attempters having adolescent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with non-suicidal self-injury” 的研究论文。


文章上线截图,点击文末“文章链接”查看全文

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每年有70.3万人自杀身亡,许多人自杀未遂。重度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重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重度抑郁症是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 SA)和非自杀性自伤(non- suicide self-injury, NSSI)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已有研究证实抑郁症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与自杀及自伤行为之间都存在正相关,因此研究有自伤行为的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因素至关重要,而目前对自杀和非自杀自伤行为患者临床差异的研究结果普遍不一致。

深圳先进院脑所刘欣安/陈祖昕团队与深圳市康宁医院抑郁障碍科合作,招募了130名患者,收集其11个心理量表(OSI、BDI-Ⅱ、STAI、BIS-11、DERS、TAXI-2、BSL-23、CTQ、 EPQ、DSQ、CSQ)中44个心理指标以及外周血生化数据(TG、TC、HDL、LDL、 cortisol、blood glucose、CRP and ACTH)等利用机器学习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NSSI+ SA组血清皮质醇和CRP水平明显低于NSSI组;进一步分析两组关联网络之间的差异,发现NSSI+ SA的参与者在冲动和情绪或愤怒表达方面的心理指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分析血液生化指标和心理指标的相关性来研究重度抑郁症伴自伤患者的自杀企图预测因素。我们认为,在临床中,监测任何单一因素都不足以预测自杀行为。除了冲动得分外,血清CRP和皮质醇水平被证明是重度抑郁症和自伤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潜在危险因素。进一步探讨青少年MDD伴自伤的自杀未遂者与非自杀自伤者的差异表明,自杀未遂者具有独特的心理行为和生化指标的关联网络,并表现出更复杂的相关性。青少年MDD伴自伤患者的愤怒和冲动相关心理指标需要密切的临床监测。本研究为预测青少年重度抑郁症伴自伤患者的自杀风险提供线索,鉴于MDD等神经精神疾病的复杂性使用机器学习方法识别疾病亚型并进行预测,未来基于更大样本量的重度抑郁症伴自伤患者自杀预测因子的多变量预测模型正在持续研究中。


关联网络饼图显示具有非自杀性自伤的青少年重度抑郁症参与者中“非自杀性自伤+自杀倾向(NSSI+ SA)”组和“仅有非自杀性自伤(NSSI)”组共享(A, B)和独特(C, D)的关联网络特征

深圳先进院刘欣安副研究员、陈祖昕副研究员和深圳市康宁医院张迎黎医生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深圳市康宁医院彭博副主任医师,深圳先进院脑所研究助理王若曦和深圳先进院合成所助理研究员左文龙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深圳先进院戴磊研究员,邓春山高级工程师和研究助理景晓源,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秦培武教授参与了这项工作。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科创委可持续发展科技专项﹑深圳市医学研究专项资金项目等研究计划对本项工作的资助。

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