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news

深港澳脑科学季系列会议丨第六届突触传递与神经可塑性国际研讨会暨2023年神经显微成像前沿论坛在深圳顺利召开

 

2023年4月12日,由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突触与神经可塑性分会主办,深圳理工大学(筹,以下简称“深理工”)生命健康学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和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联合承办的“第六届突触传递与神经可塑性国际研讨会暨2023年神经显微成像前沿论坛”在深圳顺利闭幕。

本次大会,组委会精心策划了包括特邀学术报告、主题圆桌论坛、墙报交流与评选、科技期刊投稿与运作讲座、神经环路成像解析培训班、深圳先进院参观交流、企业前沿技术报告与展台交流等活动,使得各个层次的科研工作者均能广泛参与,并在各自重点关注领域与方向有所收获。除个别特邀嘉宾采用线上学术报告外,所有参会人员均线下参会,参会人员达到400余人。


参会人员合影


开幕式与特邀学术报告

4月7号上午,大会正式开始,开幕式由毕国强教授主持,王玉田教授代表会议承办方做了简短发言。

 

在为期三天半天的学术会议中,来自中国、加拿大、德国、韩国、美国等国家与地区的4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脑科学与脑疾病的基础与重难点研究领域——突触传递与神经可塑性研究相关的四个专题:突触结构与传递、突触发育与可塑性、神经可塑性与脑功能及脑疾病、神经显微成像前沿,分享了最新的研究进展与成果。

Thomas Südhof教授作主旨报告

Erwin Neher教授作主旨报告

Bong-Kiun Kaang教授作主旨报告

王玉田教授作主旨报告

蒲慕明教授作主旨报告

毕国强教授作主旨报告 


墙报交流与评选

为倡导和鼓励青年科研人员积极参与本次学术会议,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本次大会特别设置了摘要在线提交、墙报现场展示和优秀墙报评选等环节。组委会从线上提交的50份摘要中,遴选出6个口头报告,穿插安排在为期三天半的大会学术报告中,为优秀的青年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与众多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同台分享和探讨各自科研工作的难得机会。同时,基于科学问题的重要性和创新性,研究思路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墙报展示的吸引力等标准,通过评委投票,遴选出优秀墙报三等奖4名,二等奖2名,一等奖1名,并在大会的研讨晚宴中对获奖者颁发证书和现金奖励。

 


期刊投稿与运作讲座

在科研期刊投稿与运作系列讲座中,来自Neuroscience Bulletin的科学编辑吕萍博士介绍了该杂志的关注领域、刊载栏目、审稿流程及服务能力等。

李叶菲博士,以“Things You Want to Know about Publishing”为题,围绕科技期刊的起源、不同期刊选文标准、如果选择期刊、期刊出版政策与投稿指南的重要性、期刊种类与运行机制、人工智能工具与科技出版、以及期刊编辑的种类与工作范围等方面,为参会人员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


 

主题圆桌论坛

青年科学家,在职业发展初期,面临着本科、研究生、博士后、独立研究员的一系列身份转变,工作内容和评价方式也随之改变。这些变化给他们带来不同程度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于此同时,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突破性发展,神经突触与神经可塑性的研究,正面临着”to be, or not to be”的境遇。为了帮助青年科学家顺利实现职业发展过程中不同角色的转化与成长, 以及正确把握科研方向,本次大会组织了两场与领域内资深科学家以及优秀青年科学家代表,面对面交流的圆桌论坛活动。

在以“Career development for young scientists”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中,组委会邀请了王玉田、高天明、张明杰、鲁友明、时松海、颜宁、王昌河、朱英杰、竺淑佳和周鹏程十位领域内的资深科学家和优秀青年科学家代表,分享各自学术成长的宝贵经验,并与台下青年学生们畅所欲言,热情探讨和分享了对青年科学家的职业发展与规划建议。

在以"The studies of synapse and neural plasticity—thepresent and future"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中,包括孙坚原、卓敏、王玉田、王路阳、毕国强、于翔、陈晓科、张勃和杨扬九位突触与神经可塑性领域的资深与优秀青年科学家,就突触和神经可塑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新技术新方法所能带来的潜在突破、以及这一重要领域在脑科学中应该具有的重要角色展开了深入讨论。



 

神经环路成像解析培训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显微成像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尤其是脑科学研究中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借助承办单位独特的技术开发优势,以及完备的脑科学技术设施与服务团队,本次大会也精心组织了“神经环路成像解析培训班”。培训班共吸引到100多位老师与同学报名,会务组遴选出60余位学员(已达到培训团队单次能够承载的最大学员数量),参加为期2天的前沿显微成像技术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了神经环路示踪标记技术、VISoR全脑成像与活体多脑区同步活动成像技术,以及相应的图像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培训班,还特别邀请了领域内顶级专家Ali Erturk教授开展组织透明化技术讲座。




 

科技公司技术报告与展台交流

本次会议,邀请到赛默飞世尔科技、蔡司、布林凯斯、超维景、一湾、百汇拓知等近20家从事前沿技术开发、生物技术咨询与服务的相关公司在大会期间做技术报告或展台交流。这些公司带来的新技术、新理念与新方法,共同推动脑科学领域的健康发展。

 

深圳先进院/深理工考察交流

研讨会间隙,会议承办方(详见文末简介)特别安排并邀请了参会代表前往深圳先进院/深理工西丽校区进行实地考察交流。周涛博士、毕国强教授、孙坚原教授等人介绍了深理工的规划蓝图、深圳先进院基本情况,并重点介绍了深圳市脑解析脑模拟重大基础设施、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下属的脑信息中心和内尔诺奖实验室。近200名参会代表参与了考察交流。


 

突触与神经可塑性分会委员会议

本次研讨会期间,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突触与神经可塑性分会召开了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就荣誉委员聘任、副主任委员与委员增选、分会的运行与管理、以及下一届研讨会承办方等议题进行审议。经委员会议讨论决定,第七届突触传递与神经可塑性国际研讨会将于2025年在上海召开。

 

闭幕式

在大会闭幕讲话中,孙坚原教授指出:作为疫情过后的第一次突触传递与神经可塑性国际研讨会,本届会议规模为历届最大,会议报告的深度与广度也令人满意。孙坚原教授代表承办方对参与本次会议筹备与组织的所有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并代表主办方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突触与神经可塑性分会,期待同所有与会人员,于两年后的第七届突触传递与神经可塑性国际研讨会在上海相聚。



回顾本次学术会议,我们有充分理由期待,借助于尖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突触传递与神经可塑性这一研究领域在未来将有更多激动人心的发现,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突触与神经可塑性分会诚邀有志于此的同仁参与其中,一起“突破极限,触及未来”。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突触与神经可塑性分会

第六届突触传递与神经可塑性国际研讨会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