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 孙毅教授来访交流
by 贾凡 | 2022-07-29
2022年7月20日下午,应深圳理工大学(筹)生命健康学院叶克强教授邀请,孙毅教授来访交流,并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D6环形报告厅为师生们带来题为《干细胞治疗的三大瓶颈》的主题报告。
叶克强教授主持了本次报告会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具有增殖和分化的特性,为许多重大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在细胞修复、发育生物学、药物学等领域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的干细胞研究发展迅猛,在研的项目超过800项,处于世界前列。干细胞领域具有广泛的前景,但也存在一系列需要攻关的问题,本次报告中,孙毅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干细胞行业的发生、发展和未来的趋势,并重点分析了三大瓶颈问题:1.如何精准掌握干细胞制剂的稳定性和差异性;2. 治疗受体的差异性对干细胞疗效的影响及程度;3.细胞进入受体后的哲学问题:去了哪里?干了什么?机理是什么?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其修复治疗是世界性难题。孙毅教授及其合作者系统性地建立了从鼠到猴的跨物种的神经损伤修复方法,研究成果为患者带来了福音。神经细胞的长距离轴突生长与神经发生并不冲突,前者往往伴随后者发生,均需要良好的再生微环境,“中继站”更为重要,因为轴突到了远端,仍需要通过连接未被破环的原有“中继站”才能发挥正常功能,但功能恢复可在没有长距离轴突生长的情况下获得;在中枢神经系统修复方面,低炎症环境下,内源性NPC产生新生神经元,继而形成新生“补丁网络”/“中继站”,整入受损的神经环路,通过神经可塑性,“开辟新路”传递神经信号,从而恢复功能;同时,孙毅教授还将干细胞研究成功用于关节炎的治疗等。在干细胞治疗的过程中,个体的免疫状态、炎症等因素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
孙毅教授作报告中
孙毅教授还介绍了一些重要的可服务于干细胞治疗的技术方法,比如:孙毅教授团队开发的细胞转录组分析技术平台,对分析制剂的稳定性/差异性,以及患者免疫状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徐富强研究员团队开发的一系列基于病毒载体的神经环路示踪技术平台,可为神经损伤及恢复后的功能评价和机制解析提供不可或缺的工具。
报告会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 报告人-
孙毅 教授
同济大学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系
孙毅,博士,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系主任,上海市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国际联合中心执行主任,曾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终身教授,UCLA干细胞研究中心副主任。担任全球神经生物学会(SFN)WIN(女性神经生物学家)分会理事,华人生物学家协会理事等。2014/2016戈登会议(GRC)MCN(分子细胞神经生物学会议)副主席/主席。曾获Alfred P. Slone研究员奖,贝克曼青年研究者奖(Beckman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等。发表SCI论文114篇,包括Cell, Nature, Science正刊共10篇。总影响因子超过1900,被引频次超过20000次。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神经干细胞与发育、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与修复、干细胞治疗及单细胞测序技术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