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特辑 | 脑设施建设历程大事记:档案见证光明科学城的蝶变
by 徐心贤 | 2022-06-10
“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
——2021年7月6日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
值此6·9国际档案日之际,在全国档案系统开展 “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主题宣传活动背景下,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下简称“脑设施”)团队推出建设历程大事记特辑,践行深圳先进院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核心、科学与产业一体化推进的“蝴蝶模式”[1],从档案记录中见证深圳光明科学城蝶变的光辉历程,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建设背景 -
深圳市于2016年启动实施“十大行动计划”,立足源头创新,布局建设十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补齐基础研究领域的短板。深圳先进院牵头建设的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两大设施作为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光明科学城核心启动区的重点建设项目,在十大设施中最早获得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及概算批复,率先完成了全部立项程序。作为光明科学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大设施将成为脑科学与合成生物学研究及产业化发展的“加速器”,助推以深圳为主阵地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 建设概况 -
2020年8月,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脑设施投资总概算8.792亿元,深圳先进院为建设牵头单位,南方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为共建单位,建设周期为2020年至2023年。脑设施配套土建工程为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建筑面积51262平方米。
光明科学城启动区最新建设进展
脑设施围绕重大脑疾病发生和干预的神经机制及诊疗策略这一核心科学问题,聚焦于阿尔茨海默症、自闭症、抑郁症、脑卒中和语言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搭建脑编辑、脑解析和脑模拟三大研究模块,建设集培育、表型与遗传分析研究于一体并具有规模化、标准化、精确化、集成化、智能化、自动化特征的非人灵长类及其他模式动物的大型研究设施,服务于跨物种、多层次、多尺度的脑疾病致病因素鉴定和功能表型解析,实现定量、精准、可视化的神经调控干预。
- 使命与愿景 -
深圳先进院历经15年的科学与产业融合发展历程,聚焦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时代要求,坚持科学与产业一体设计、一体推进,在深圳光明科学城率先探索以两大设施为“蝶腹”,融通重构创新要素,开展“0—1—10—∞”的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有效衔接与深度融合的“蝴蝶模式”体系化探索和系统化实践,为原始创新策源、关键技术突破、高水平人才培育、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聚变反应提供内核动力。
蝴蝶模式(引自文献[1])
脑设施将建成立足深圳、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脑认知和脑疾病基础与应用研究大型科技基础设施,推动脑疾病原创药物、新型诊疗策略、类脑人工智能技术等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贡献“深圳力量,深圳质量,深圳高度,深圳胸怀”。
脑设施使命与愿景
脑设施档案工作将坚持“保存历史、支撑创新”的光荣使命,做好光明科学城建设历程的记录,充分发挥档案记录历史的作用,挖掘档案资源文化内涵,彰显档案的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樊建平. 蝴蝶模式:大科学时代科研范式的创新探索——基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15年科学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2, 37(5): 708-716.
策划:脑设施工程经理部
执行:脑设施工程办公室
撰稿:徐心贤
土建图源: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