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news

X-Brain学术沙龙丨第3期 单病毒标记与示踪


  “X-Brain学术沙龙”是由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简称“脑所”)启动的特色学术交流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内各学科方向与脑科学研究的深入交叉合作。每期将邀请院内专家来脑所以圆桌会议的形式开讲,介绍其专业领域内的学术研究特色,并就共同关注的前沿热点问题开展深入的探讨,为所间合作提供直接的平台。

  4月7日上午,应深圳先进院脑所王立平研究员邀请,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简称“合成所”)马英新副研究员作为“X-Brain学术沙龙”第3期的主讲人,在深圳先进院F13会议室为师生们带来一场题为《单病毒标记与示踪》的精彩报告。沙龙活动由王立平研究员主持,脑所众多师生积极参加,活动现场座无虚席,讨论气氛热烈。


X-Brain学术沙龙现场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全球超3300万人感染),由HIV-1病毒感染引起。结合物理、化学、纳米等不同学科的交叉,开发活细胞内单病毒/单分子示踪成像技术,可视化解析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关键分子事件及时空动态变化,深入了解HIV-1病毒的生命周期和致病机制,对HIV-1病毒乃至整个病毒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讲座中马英新副研究员系统地介绍了她在发展一系列病毒多重荧光标记和单病毒/单分子示踪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让听众直观地了解可视化捕捉病毒复杂、精巧的侵染动态过程及一系列瞬时分子事件的先进技术。


  马英新团队发展了一系列病毒多重荧光标记和单病毒/单分子示踪方法,包括单色/多色HIV-1病毒动态解离示踪技术、病毒单个RNA分子的标记与成像技术、单拷贝整合态HIV-1基因组原位成像技术等,突破标记元件亮度低,易漂白、干扰病毒功能等瓶颈问题,系统解析了HIV-1病毒侵染过程中的入侵、解离、脱壳、整合等环节的发生时间、具体位置和动态行为,系统地可视化展现了单个HIV-1病毒精细的生命环节,揭示了HIV-1病毒侵染的分子机制,为艾滋病的防治及抗病毒药物的靶点筛选提供了依据。




马英新副研究员作报告中


  马英新副研究员除了介绍HIV-1单病毒示踪精准解析病毒侵染过程与机制的研究,也分享了新冠病毒SARS-CoV-2假病毒的构建与应用相关工作,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研究成果。与会老师、同学踊跃提问,马老师一一做了细致、专业的回答,通过充分且深刻的交流与探讨,碰撞灵感的火花。




王立平研究员为马英新副研究员颁发特邀报告证书


  会末,王立平研究员感谢马英新副研究员的专业分享和交流,指出神经-免疫、神经-肌肉和神经-内分泌等界面关键分子的时空动态变化和互作机制研究存在诸多空白,希望大家广泛讨论科学问题,多多交流合作。最后,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王立平研究员为马英新副研究员颁发了“特邀报告证书”,也宣告了第3期 “X-Brain学术沙龙”活动圆满结束。



-主讲人介绍-



马英新 副研究员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 


  马英新博士长期致力于拓展单病毒标记与示踪体系,实现可视化研究烈性传染性病原体的完整生命周期,解答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基础性科学问题。主持“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青年项目(2021),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2018),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8),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2021)等重要项目。发表SCI论文29篇,其中以第一(或共第一)和通讯(或共通讯)作者在J Am Chem Soc, Nat Commun, ACS Nano, Anal Chem 等杂志发表论文2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授权5项。


往期交流活动可点击查看:

X-Brain学术沙龙丨第1期 新型光学成像方法交流

X-Brain学术沙龙丨第2期 面向外周人机接口的柔性可拉伸电极技术及脑-外周的整合研究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