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news

“第二届非人灵长类神经科学研究国际研讨会”在深圳先进院举办

      2019年3月23日,为期两天的“第二届非人灵长类神经科学研究国际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顺利闭幕。本次研讨会由深圳先进院、美国MIT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布罗德研究所斯坦利精神卫生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深港脑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科学技术分会共同承办,共邀请诺奖得主Erwin Neher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院士,美国脑计划负责人、斯坦福大学William Newsome院士,布罗德研究所Steve Hyman院士等五十余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参会,吸引了三百余名业界人士前来交流。 

       会议分为大会报告和圆桌讨论两个环节。在两天的大会报告中,蒲慕明研究员对即将开展的中国脑计划做了简要介绍,并与来自MIT的Omar Abudayyeh博士、周杨博士,同济大学的孙毅教授,日本庆应大学的Erika Sasaki教授,分别就基因编辑技术在非人灵长类神经疾病模型中的应用及相关研究作了精彩介绍。

       单细胞生物学是最近几年国际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哈佛大学的Fenna M. Krienen博士,布罗德研究所的Evan Macosko教授,Allen脑研究所的Ed Lein教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王晓群研究员分别就单细胞分析技术在脑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作了精彩分享。

       最近几年电生理技术和光学成像技术为更加精准的解析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图谱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工具。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Timothy Harris教授和斯坦福大学的Mark J. Schnitzer教授分别展示了最新的神经电信号记录技术和在体光学成像技术在非人灵长类动物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海南大学校长、华中科技大学的骆清铭教授和冷泉港实验室的Josh Huang教授分别就啮齿类动物脑连接图谱的解析技术做了详细介绍,并探讨了其在非人灵长类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神经环路的精准标记和操控为更加细致的理解特定细胞的功能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非人灵长类脑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不可或缺的手段。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Scott M. Sternson教授,Polina博士分别就非人灵长类动物中细胞和环路的特异性操控技术做了精彩介绍;亚利桑那大学的Katalin Gothard教授,日本RIKEN脑科学研究所的Atsushi Iriki教授,MIT的William Menegas博士分别介绍了行为学结合计算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报告中各种最新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参会代表的热烈讨论,现场气氛活跃。

       斯坦福大学的William Newsome教授和纽约大学的Anthony Movshon教授分别主持了两天的圆桌讨论会议,参会者就非人灵长类动物脑疾病模型的建立、生物医学伦理、神经环路研究工具的开发、脑连接图谱的解析手段等议题展开了讨论,各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活跃高效的讨论中碰撞出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初步形成了一致观点,包括通过国际合作,开展灵长类脑科学与脑疾病研究、人才交流、技术和资源共享等,以努力解决人类共同的脑疾病问题。

       5年前,为推动深圳先进院与MIT麦戈文脑研究所的合作,深圳先进院成立了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目前已经发展到230余人;本次研讨会是深圳先进院和MIT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联合推动本研究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活动之一,对持续推动和促进世界范围内非人灵长类脑疾病转基因模型及脑科学新技术研究领域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 会议现场

 

△主题讨论现场

 

 

△ 会议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