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news

3月17号第588次香山科学会议在深圳召开

  “利用我国在非人灵长类脑科学研究方面的领先优势,率先建立一个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的大型国际合作计划,可以让我国抢得先机。”在日前召开的第588次香山科学会议上,会议执行主席、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的一席话,让与会专家异常兴奋。

  此次香山科学会议主题是“非人灵长类脑与认知”,希望利用我国的独特优势,让中国进入脑科学研究的“领跑”梯队。

  猴子是理想的脑科学动物模型

  非人灵长类动物是理解人类脑与认知的理想动物模型。蒲慕明表示,作为模式动物,猴类可用于研究在灵长类才出现的脑结构和功能以及其演化机制,为解析人类高级认知功能的神经环路结构和工作原理,提供必要的可侵入性实验材料。阐明人类与猴类间大脑的差异及其意义,是理解人类大脑和人性本质不可或缺的一环;与小鼠相比,猴类为类脑计算和脑机智能技术,提供了创新架构和模拟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李武教授认为,非人灵长类视觉系统是智能化信息加工的理想模型,深入揭示跨脑区、多层级、多线程的信息加工原理对于构建和完善类脑的人工智能计算模型,会有重要指导作用。

  中国优势得天独厚

  丰富的灵长类实验动物资源是中国的先天优势,我国在灵长类脑疾病模型制作方面也走在了世界前列。细胞类型图谱、神经联接图谱、神经元活动图谱等还将会是近期我国非人灵长类研究最有可能出现重大突破的方向。

  近年来,我国在非人灵长类视觉、自我意识、注意、抉择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作为此次香山科学会议的申请与组织方,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MIT麦戈文联合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目前就已建成国际水准的非人灵长类脑科学研究平台,并有多项重要突破,例如率先发现大脑的“防御系统”,以及首次发现慢性疼痛、抑郁的大脑环路等。

  “本世纪生物科学最重要的就是搞清大脑图谱,针对灵长类大脑图谱的精准解析,恐怕只有中国可以实现。”蒲慕明说。

  技术进步带来巨大突破

  “如果没有技术上的进步,完全不可想象猴脑研究会有突破性进展。”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孙强研究员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灵长类动物生殖率低、传代周期长,作为模式生物也有其劣势。“不过我们的一项研究‘精巢移植加速猴繁殖传代进程’,让猕猴的传代周期缩短到二三年,让许多研究变成了可能。”

  大会执行主席、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麻省理工学院麦戈文联合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研究员王立平根据会议讨论结果,将可以应用于非人灵长类脑图谱解析用的关键技术凝练为7方面:基因编辑及干细胞技术,遗传学标记与神经环路示踪技术,透明脑与快速光学成像及fMOST技术,单细胞转录组技术,光、电、磁等神经调控技术,活动图谱技术,灵长类脑认知范式的建立。会议执行主席、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叶玉如院士认为,这些方法的交叉应用将成为未来脑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

  与会专家建议,在非人灵长类基因编辑、视觉认知的基础、脑研究的新技术以及类脑智能领域加强攻关,同时提出了一个明确的关于非人灵长类脑与认知研究及疾病模型研发与应用的战略方案,希望获得国家层面的支持。

  《科技日版》2017年3月17日第07版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7-03/17/content_365262.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