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news

动脉网 | 最强产学研阵容集结深圳,共谋脑科学产业化之路【2023湾区脑科学峰会】

提到深圳,人们都不陌生。这是一座充满奇迹的城市,仅在40余年的时间里,便从一个边陲渔村发展成拥有近2000万人口的一个国际大都市,城市GDP仅次于上海和北京,平安、华为、腾讯等世界级企业扎根其中,留下一段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的神话。

科技创新是深圳特有的“基因”,而在这座城市的北部,还有一座创新之所,深圳市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脑创中心”)。作为全国首个脑科学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它不仅汇聚了70多个顶尖研究团队,还孵化累计超60个项目,突破了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的产业转化难题,为市场应用开辟了新的前景。
正是在这里,一场由深港脑院作为重要承办方的重量级会议——“第三届国际脑科学前沿与产业大会暨2023湾区脑科学峰会”(以下简称“2023湾区脑科学峰会”)如期召开
两天议程,以“探秘脑科学 汇聚脑产业 共话脑未来”为主题,6个主题报告专场,6个线上平行分会场,数十场报告……60余位脑科学领域国内外著名科学家,以及商业领袖和投资机构代表汇聚于此,围绕脑与健康领域的技术创新、产业转化、资本融合等主题,深度探讨脑与健康医学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及产业路线,线上线下观众累计达1307.5万人次。
其中“脑科学未来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以下简称“高峰论坛”)干货满满。嘉宾从前沿技术出发,分享了多个具备产业化前景的项目,充分讨论了脑科学的科研现状、技术突破、临床应用以及产业转化等问题。

高创新成果转化效率,脑创中心推动脑科学产业化发展

 

任何一个生命健康细分领域的产业化发展,都离不开与一个拥有产业集群优势和深度协同能力的区域相结合。对于身处产业化前夕的脑科学行业而言,更是如此。
本次会议重要承办方“脑创中心”正是基于脑科学产业化需求而建立。此次会议举办,“脑创中心”便体现出了其在推动脑科学产业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脑创中心拥有一套完善且具有长期应用价值的创新孵化体系。围绕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产业转化的关键痛点和共性需求,脑创中心采用“企业医院出题,科研人员答卷”的合作模式,以及创新、创业、创投“三创融合”的发展模式,以实现“沿途下蛋+聚集效应”的产业发展生态为目标,打造支撑脑科学技术产业转化的集科研、设备、知识产权、资本“立体化运行”的产业孵化平台。
脑创中心建设有组织成像和神经光学技术平台、实验动物技术开发与应用平台、GMP基因治疗载体与多肽药物技术平台、神经信号采集分析与脑机接口技术平台、神经电化学技术平台、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平台、基础实验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等11个技术平台共500多套设备,支持脑科学前沿技术低成本验证和高效率转化,显著降低创新成本,对资本和企业双向赋能。
不仅如此,脑创中心还打造了全国首个“拎脑入驻”型专业孵化赋能平台,已切实帮助多家入驻企业成功嫁接临床、客户、供应商等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并为企业提供了多项专业的科学验证与技术研发支持。
自启动试运行以来,脑创中心已孵化来中科院自动化所、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湾实验室、中科院深圳先进院脑所等,来自全国各大研究机构的顶尖科研团队科研成果,如布林凯斯(深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一湾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中科华意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慧心医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鲲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40多家企业陆续落地深圳。过去半年累计获得的投资规模合计超过1.5亿,入驻企业历史融资总额超10亿元,估值超100亿元,设立规模一个亿的脑创中心专项孵化基金,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聚集效应。
无疑,脑创中心的建立既是新型产业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又是技术与产业融合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的关键。这一划时代动作也将在医疗健康领域再一次掀起巨浪,最大限度地释放万亿脑与健康产业的潜力。

主题分享:探索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的前沿技术和应用

 

高峰论坛首场议程由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院副院长斯科,在针对“儿童多动症的定量评估和数字治疗”的讨论中展开。在其精彩的演讲中,现场气氛热烈。
斯科从神经精神疾病危害出发,梳理了解决儿童多动症治疗痛点问题的重要意义。在其分享的数据中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多动症患者已达2300万,反社会人格、犯罪风险是正常儿童的10倍。但我国多动症就诊率不足2%,且多采用量表筛查的模式,误诊率高达40%。常用神经影像技术脑电图存在空间分辨率低、信号准确性差、使用困难等痛点,功能磁共振存在运动兼容性差、价格昂贵、噪音大,以及不适用于儿童和老人等痛点,市场有着广泛未被满足的需求。
斯科认为数字药物治疗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突破口,目前不仅已有多项研究证实这一观点,而且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院也已首次提出了多动症闭环诊疗方案。该解决方案集诊断、治疗、药效评估为一体,实现多动症的治疗。其中,斯科团队研发了第二代便携式功能脑光谱成像设备,以精准获取脑成像数据,同时以数据为基础为儿童脑信号进行进一步定量评估。该设备实现了27个标准短距通道,65个中距通道,有效提高了信号准确性。接下来,斯科团队还计划将产品上云,同时制定行业标准,以此提高多动症疾病就诊率、治疗率,真正解决多动症诊疗难题。

 

 

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浙大医学院附属二院龚薇教授围绕超快光透明技术分享了该项技术及其产业化路径,让大家看到超快光透明技术这项新兴技术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及其在脑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路径,为高分辨获取组织三维结构信息提供了全新思路。
组织光透明技术能够降低生物组织对光的散射,通过让组织变得“透明”,进而提高光学成像深度,解决目前在生物学研究、病理检测、医学诊断方面存在的图像分辨率低、成像深度浅,以及耗时长等问题。由龚薇团队研发的有机溶剂透明能力强、透明速度较快且操作简单,点一滴便可在2分钟内实现300微米脑片透明化,较传统方法时间缩短至十分之一,实现了任何动物组织高速清除,以及大组织快速、均匀染色,对生物医学的研究至关重要。目前,龚薇团队已以组织透明试剂和显微成像设备为核心,数字器官图谱为导向,建立服务与开发双线并行的产品落地模式。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之江实验室混合增强智能中心蒋田仔以《脑网络组图谱引导的神经调控机器人》为主题进行了观点分享。
蒋田仔带大家回顾了人类脑图谱发展的里程碑,并尝试以此为切口,探寻当前脑疾病诊疗解决方案的创新之道。会上,蒋田仔提出了“脑网络组图谱=精细脑分区+脑连接图谱”的概念,及其对于颞极皮层亚区及连接模式的发现,打破了传统上认为颞极是结构、功能单一脑去的认知,以及传统脑图谱的局限性。在应用层面,蒋田仔基于此提出了脑网络组图谱引导的神经调控技术,尝试解决无创神经调控面临的挑战,并为行业提供了脑科学研究的创新思路。

 

 

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是国家十四五期间的重点科技方向,也是深圳市“20+8”产业集群中的未来产业之一。深圳的开放环境,强大的产业基础和创新生态,也必将吸引更多的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的创新企业和高端人才汇聚于此。

项目路演:创新脑科学技术产业化路径

 

主题演讲后,数位优秀的创业者分享了他们的创业项目。
赛维尔生物科技CEO谭元生以《新一代“玻璃化”活性保存技术——赋能生物资源利用》进行了项目路演。由谭元生博士主导的脑切片琥珀态深低温活性冻存及复苏实验,可成功保存脑切片电生理及学习记忆功能。研究表明,脑切片玻璃化冻存复苏后,脑组织细胞活性、电生理活性、转录功能与新鲜组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赛维尔生物科技专注“玻璃化”活性保存等技术,以为生命健康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服务和科研产品。目前,企业已完成天使轮融资。

 

 

 

北京慧心医谷生物科技创始人陈志国教授以《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药物研发》进行了项目路演。慧心医谷立足于干细胞再生医学治疗,聚焦于神经系统疾病细胞治疗领域的创新生物医药研发。企业运用前沿的重编程技术和非整合系统,从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或成纤维细胞,直接诱导获得神经干细胞(iNSC)。并将其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iNSC-DAP),通过国际领先的立体定向移植临床技术,对帕金森病(PD)进行临床干预治疗。实现全球首创应用iNSCs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前提细胞治疗PD。据悉,目前慧心医谷还搭建了类器官分化平台、细胞重编程平台、神经系统分化平台,持续扩充产品管线。

 

 

 

中科搏锐(北京)科技CEO张鑫以《创新脑监护与成像诊疗器械产业化》为主题,从脑科学市场机遇出发,进行了项目路演。中科搏锐孵化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团队所在的脑网络组研究中心在蒋田仔研究员带领下,有超过20年的脑科学研究历史。研究中心通过上千例头部影像数据的深入分析,建立了准确的头部多层组织的结构与光学特性模型。
中科搏锐在此基础之上,将“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至精准脑血氧监测。团队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多位点采集脑组织血气信息,进行脑血氧监测数据的采集,显著提升了数据精准度。据悉,中科搏锐无创脑血氧检测与有创检测的误差小于1.34%,已经获得了5个医疗器械注册证,包括无创脑血氧监护仪、无线式脑血氧监测头带、脑血氧探头和组织血氧探头。

 

 

 

深湾创新技术(深圳)副总经理雷笋以《基于脑机接口的闭环神经调制与认知训练系统》为主题进行了项目路演。雷笋首先从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出发,深入探索脑科学市场发展机会点,认为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健康的应用短期以检测和改善为主,中期以替代为主,长期以增强治疗为主。经过市场探索,深湾创新技术聚焦脑科学与脑机接口应用领域,通过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解码大脑数据,以人体生物电信号采集和实时脑电只能解析算法为核心,提供可穿戴脑机借口解决方案,打造穿戴式智能交互产品,结合神经反馈、神经调控机制对精神心理健康、睡眠障碍、神经系统疾病进行检测和干预,为医疗健康领域提供个性化脑机协同交互的综合解决方案。
目前,公司已推出额贴士脑电睡眠记录仪、脑电神经反馈训练系统、EEG-tES闭环神经调控系统、脑机数据及交互方案等。

 



大咖论道:“脑科学产业发展投资策略”主题圆桌论坛

 

上午的论坛在雷笋的精彩分享中圆满结束。下午的论坛则由诺臾资本创始合伙人杨志文开启。
以投资人视角,深入分析了脑科学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机遇。杨志文认为,脑科学赛道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和前景。随着脑电数据的丰富和科研技术的落地,脑科学领域将涉及运动康复、精神疾病检测、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症等市场,前景广阔。目前高校中已经孕育了许多优秀的脑科学项目,通过产学研医的合作模式,有望实现快速的产业化。然而,他也提醒到,市场选择是关键,脑科学项目需要投资人的专业指导和支持,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和定位。因此,他呼吁更多的投资机构和社会力量关注和支持脑科学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随后,深圳市脑科学学会、通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巍、昭衍易创总经理曹洋、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玉平,分别从深圳市脑科学产业发展情况、脑科学前沿科创工作思考、前沿药物评价平台加速CNS药物研发、医工结合等角度,围绕脑科学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度分享。而由深圳先进院脑所所长、深港脑院院长王立平主持的圆桌论坛“脑科学产业发展与投资策略”,则作为本次会议中的重磅议程之一开启。

 

 

 

这场论坛邀请了多位头部机构代表,就脑科学领域的最前沿话题展开了精彩的对话,引发了现场观众的热烈讨论。圆桌论坛邀请了嘉道私人资本创始人龚虹嘉、优山资本董事长陈十游、中科先进基金合伙人谭景中、鼎晖投资合伙人柳丹、高榕资本投资副总裁刘静逸等头部机构代表,就脑疾病数字诊疗、脑机接口、CNS疾病诊断与治疗等前沿话题展开深入探讨,旨在推动学术研究与产业转化的双轮驱动,打造深港科技合作的新示范和脑科学领域的全球创新高地。
圆桌论坛上,各位嘉宾就脑科学领域的投资机会和挑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龚虹嘉先生认为
:“脑科学被誉为人类探索自身和宇宙的终极疆域,脑科学技术领域投资正当其时。脑与认知神经科学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转折点,颠覆式技术创新可以把不同领域的技术创造性的突破集结在某些应用场景里面来实现创新活动,脑科学就是这样的一个领域。例如情绪健康管理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应用、脑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非药物治疗技术、脑科学研究新工具带来的脑疾病治疗新靶点、新方式等等都是极具投资前景的重要赛道。”
陈十游女士则强调了科研与企业运营的紧密联系。她提到:“脑科学学科的复杂性、产业的前沿性、战略的重要性,决定了科研与企业运营必须环环相扣。未来几年在神经系统药物研发、包括大脑在内的器官移植与保存技术、神经调控技术、脑疾病预警技术等领域将有望涌现大量优质标的,希望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在政策上更加鼓励科学家与企业家并肩创业。”
谭景中、柳丹、刘静逸也表示了对脑科学领域的高度关注和期待。他们表示:“脑科学研究是保护大脑、创造类脑的重要前提,自闭症、情绪障碍、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健康问题已经给社会带来巨大负担。在脑科学的一些细分领域,前期研究已经积累到了厚积薄发的转折点;而另一些细分领域在未来有很大的延展空间,所以可能会用不同的策略去布局。对于硬科技导向的项目,技术本身的迭代是投资机构关注的重点,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的成果转化或许适用精品化的投资策略,可以聚焦在脑疾病治疗和脑机接口、微创或无创的神经调控等方向。”
透过各个嘉宾的发言,可以明显感知到,脑科学产业发展与投资策略是一个多元化、复杂化、高端化的话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更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和支持。

写在最后

 

随着夜幕降临,2023湾区脑科学峰会也落下帷幕。
峰会现场,科学家、商业领袖及投资机构代表通过深度分享,揭示了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包括如何优化科技创新服务机制、深度串联产业链的各个参与方、推动一批创新型项目快速落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以及如何做好市场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对脑科学技术的认知和接受度等等。而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深思和探索的问题。
不仅如此,顶尖科学家们更是通过一系列脑科学前沿技术的亮点项目展示,让行业看到脑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展现出脑科学巨大的产业化能力。这些项目涵盖脑网络组图谱、儿童多动症、超快光透明技术、新一代“玻璃化”活性保存技术、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药物、大脑调控数字疗法、脑机接口技术、木马多肽技术、创新脑监护与成像诊疗器械、脑部专用正电子发射成像设备、基于眼脑一体工程的智能眼镜等,技术均具有突破性、创新性及临床价值。
许多人都曾说,深圳是一座没有边界的城市,任何人都可以扎根其中,向上生长。
尽管当前脑科学行业面临产业化前夕阵痛,但深圳市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仍在其中发挥着连接作用,汇聚诸多优秀的研究者及研究项目,发挥其科技创新策源能力,进一步打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五位一体”的脑科技与健康创新生态产业链,促进在深圳形成“脑科学、脑技术、脑智能、脑康复和脑健康”等领域的高层次、全方位、多维度的脑科学与健康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推动深圳市光明科学城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本次峰会无疑就是对此的最好印证。2023湾区脑科学峰会不仅为深港两地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脑科学领域搭建了一个交流和合作平台,更为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