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news

学术交流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张振涛教授来访交流

  2022年10月13日上午,应深圳理工大学(筹)生命健康学院叶克强教授邀请,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张振涛教授来访交流,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D521会议室为师生们带来《神经退行性疾病蛋白聚集和播散的分子机制研究》的专题报告。


叶克强教授主持了报告会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临床上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为阿尔茨海默病(AD)和帕金森病(PD)。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AD的患病率高达5%以上,而PD的患病率高达1.7%。据统计,目前我国有AD患者1000万人,PD患者300万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AD和PD的患病人数逐年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其有效治疗是世界性难题。目前,临床上对AD和PD只能采取对症治疗,而不能延缓或者阻止病情的进展。因此,进一步研究AD和PD中病理性蛋白的积聚和播散的分子机制研究和治疗策略的开发具有广泛前景,但也存在一系列需要攻关的问题。本次报告中,张振涛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AD和PD中病理性蛋白聚集和播散的分子机制研究,并重点分析了三大瓶颈问题:1. 何种因素启动蛋白的异常聚集?2. 蛋白聚集体如何在不同的神经元之间传播?3. 能否通过阻断蛋白聚集体的播散延缓疾病进展?

 

张振涛教授现场进行报告分享

  作为发病率最高的两种神经退行性疾病,AD和PD具有类似的病理特征:两者均表现为脑内蛋白异常聚集和播散,以及神经元进行性丢失。其中AD患者脑内淀粉样蛋白(Aβ)和Tau蛋白异常沉积,形成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PD患者脑内的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沉积,形成路易小体。张振涛教授通过一系列研究解释了脑内α-Syn和Tau异常聚集的诱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蛋白的翻译后修饰:AEP剪切、DOPAGEL修饰;2)内源性“种子”:IAPP、Tau;3)外源性“种子”:PM2.5。同时,张教授团队发现了α-Syn和Tau病变播散的调节因子:细胞骨架蛋白(cofilin 1)、突触相关蛋白(synapsin I和ADD3)等。基于这些观察,张教授提出了针对α-Syn和Tau病变的新的治疗方法,包括AEP抑制剂、TrkB激动剂和特异性抗体。张教授指出,希望通过这些策略能够延缓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他们团队也将进一步探索,发掘和验证一些新机制新通路,结合以前的通路靶点,寻求AD/PD治疗的可能新策略。

 

报告现场座无虚席

 

- 问答环节 -

 

王玉田教授:AEP在细胞内发挥剪切作用的具体部位是什么?

张振涛教授AEP是在胞内pH偏酸性的溶酶体中发挥作用。

王玉田教授:那AEP很可能在突触剪切重要底物。

李翔研究员:AEP可能在胞外的囊泡结构中剪切蛋白。

叶克强教授: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的生理功能是什么,以及IAPP敲除的小鼠是否会得糖尿病?

 

张振涛教授:APP是由胰岛β细胞产生,并与胰岛素协同分泌的一种激素。Marzban等的研究表明,IAPP是形成淀粉样沉积的主要物质,2型糖尿病中IAPP聚合成的淀粉样纤维对β细胞有毒性作用,可导致β细胞凋亡。研究证实β细胞凋亡频率与胰岛淀粉样变的程度或血糖浓度无关,而与胰岛中淀粉样物增加的速度有关,而在敲除IAPP的小鼠中也没有观测到血糖功能的异常。


张志珺教授:可以给二型糖尿病的病人做Aβ PET分析,检测这些病人体内是否有的沉积。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团队后期将会跟进这一部分研究。


- 报告人 -


 

张振涛 教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张振涛,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神经精神研究所副所长,神经内科副主任。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主要从事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在 Nature Medicine、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Brain 等期刊发表SCI论文7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