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news

“From Bench to Bedside”-第二届生命·健康论坛圆满落幕

        20211025日,第二届生命·健康论坛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A504报告厅拉开序幕。此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暂定名,简称深理工”)生命健康学院、深圳先进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简称脑所)、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简称深港脑院)联合举办。论坛以“From Bench to Bedside”为主题,围绕生命健康领域原创性研究和医药产业转化发展的实际需求,与国际顶尖生命健康科学领域的科学家、企业家展开了一轮关于学术研究新突破、产业转化新思路的深度对话。 


论坛现场

  论坛伊始,深圳先进院副院长许建国首先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介绍了深理工是由中国科学院与深圳市政府在双区驱动的背景下共同创办的一所全日制新型研究高校,具有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粤港澳合作及国际化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四大特色。大学将充分结合并发挥双方优势,强强联合,打造成为具有特区精神的研究型大学,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及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复合型领军人才。


许院长致辞

  作为生命健康学院的创院院长,王玉田院士表示生命健康学院作为一个年轻的学院,将大力推进生命科学、精神健康、公共卫生、交叉学科等国际前沿领域的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以一流的研究及转化能力为深圳生命健康领域培养本土人才,使之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源动力。同时,王玉田院士勉励与会的一线科研人员在生命科学的浩繁如星辰的研究命题中努力找准方向,集中力量,攻克难题。同时对医药企业家精准助力科研成果产业化,形成长远交流合作表示了热烈欢迎与殷切期望。


王玉田院长致辞

  随后,脑所所长、深港脑院院长王立平研究员介绍,脑所正积极推动在光明区布局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围绕脑科学、脑技术、脑健康、脑疾病与脑智能领域和技术产业转化发展的关键痛点,通过建设支撑脑科学技术产业转化的科研、设备、知识产权、资本立体化运行的一体化平台,建立以产业和医院出题,科研人员答卷的创新合作模式,实现创新、创业、创投三创合一融合发展,努力建设成为服务于全国、辐射全球的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示范高地,也将为生命健康学院科学研究、科研成果产业化提供更全面、更便利、更高效的平台。


王立平所长致辞 

  主题演讲环节,九位重磅嘉宾依次登台发表演讲。他们分别是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永展医药首席科学家卓敏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医学部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主任申勇教授;暨南大学新药研究所所长、广州喜鹊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玉强教授;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教授李晓江教授;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百人计划研究员、中国神经精神药理学专委会副秘书长李扬教授;深圳先进院医药所副所长、广东省免疫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万晓春教授;深理工生命健康学院精神健康与公共卫生系执行系主任、国家重点引进人才工程专家韩明虎教授;深理工生命健康学院生物系系主任、国家重点引进人才工程专家叶克强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医学部认知神经心理学实验室研究员张效初教授。演讲嘉宾与与会人员分享了针对慢性痛、焦虑、衰老、抑郁、脑卒中、阿尔兹海默症、药物成瘾等世界性疑难杂症的病理机制、诊疗手段等最新研究成果与珍贵成果转化经验,并就科研成果如何走出实验室、应用在市场上分享了深刻思考。

 

圆桌论坛

  最后在圆桌论坛环节,嘉宾们就如何搭建生命健康研究与新医药发展的关键高效桥梁展开深入讨论。在路中华研究员的主持下,专家们围绕正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科学与产业化问题,中国脑科学发展有哪些新趋势以及还未解决的行业痛点脑科学研发需要突破哪些阻碍及如何突破哪些创新型技术能与脑科学结合推动产业化发展”“前沿科技技术亟需解决医疗行业的痛点,如何引起企业或者投资机构关注等主题分享了重要见解与经验,座谈氛围热烈。

 

  在国家十四五开局之年、大湾区发展的历史性阶段,生命·健康论坛立足于研、学、产、育于一体的理念,围绕生命健康与新医药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助力生命健康学院产业化的高质量发展。学院也将把生命·健康论坛打造为一个领域内的研学产深度融合的高端交流平台,吸引更多来自生命健康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起共同探索生命与健康的原创性和转化研究,服务人类健康的长远目标,切实做到肩负健康百年的崇高梦想、不断探索、砥砺前行!


大合照

 

议题” 回顾


 


卓敏教授作报告

卓敏院士作题为“Cortical Synaptic Plasticity and Modulation in Chronic Pain and Anxiety”报告,指出传统靶向谷氨酸受体或兴奋传导的止痛药物难以控制组织损伤等引发的慢性痛症状,而利用神经突触可塑性参与从脊髓背角到皮层区域的感觉通路这一新的切入点,该研究团队找到突触前kainate 受体和突触后N-methyl-D-aspartate受体作为新的慢性通治疗靶点,并据此提出研发新型治疗慢性痛与焦虑药物的新思路。


 

申勇教授作报告

申勇教授作题为“China Aging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 Initiative (CANDI) Study: Biomarkers and Clinical trials”报告,详细描述了人类脑衰老是如何走向异常退化路径的相关研究进展,以及如何通过结合脑脊液与血液样本的AD核心标记物、结构性磁共振成像与PET成像来精确诊断AD的新方式(简称CANDI),为临床药物试验的治疗效果提供评价指标。


 

王玉强教授作报告

王玉强教授作题为注射用硝酮嗪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II期临床试验报告,分享了研发自主研究硝酮嗪在高效清除自由基,保护神经细胞及线粒体的独特的作用机理,并开发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创新化学药物的宝贵成果与经验。让我们共同期待硝酮嗪成为第一个世界级First-in-class 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重磅炸弹级药物。


 

李晓江教授作报告

李晓江教授作题为“Use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Large Animals to Investigate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报告,指出由于基因改造小鼠无法准确模拟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等脑疾病的神经元大量损失与衰退情况,使用基因改造大动物(如猪和猴)来更加准确模拟和研究这些神经病理机制和特征是非常必要的,这将极大地拓展退行性脑疾病病理机制与诊疗手段相关的动物研究实验平台。


 

李扬教授作报告

李扬教授作题为抗抑郁症的新靶标及新药研发报告,强调重度抑郁症(MDD)是世界性的精神疾病之一,迫切需要更有效、更快速的治疗药物,并详细介绍了通过对K2P (TREK1)通道进行结构功能研究,找到潜在药物靶点,设计候选化学物质并筛选获得新型抗抑郁药先导化合物的系统研究工作,开启了从受体、离子通道角度研究抗MDD的药物开发新策略。

 

 

万晓春教授作报告

万晓春教授作题为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思考报告,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历久弥新的话题进行了深度剖析,回答了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样的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问题,并与大家分享了关于科研成果要如何走出实验室,要如何以临床为导向、应用于市场,需要面对什么样的痛点问题等现代科研关注点的深刻思考。


 

韩明虎教授作报告

韩明虎教授作题为“KCNQ/Kv7 Channels in Stress Resilience: from the Preclinical Model to the Patient”报告,提到长期压力是诱发抑郁症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抑郁症的慢性社会失败压力(CSDS)模型研究发现,增强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Kv7通道功能可促进患者自身的抗抑郁能力,为探索抑郁症的诊疗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叶克强教授作报告

叶克强教授作题为“Alzhemier's disease early diagnosis and drug development”报告,详细阐述了发现由C/EBPb/AEP通路调控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的系统性研究工作,并据此研发了早期诊断AD手段和干预药物,为改变AD“不治之症的既有观念带来了新希望。

09

 

张效初教授作报告

张效初教授作题为新型神经反馈技术干预成瘾初探报告,介绍了认知引导的新型神经反馈系统建立方法,该方法使尼古丁成瘾者患者仅经两次神经反馈训练,就降低了近40%吸烟量,且显著降低甲基苯丙胺成瘾者的复吸渴求,为药物成瘾者带来福音。